之前的一則新聞提及釀酒人抱怨MLB沒有對豪門球隊有效限制他們以高薪挖腳明星球員,事實上也是如此,MLB一半以上的球隊沒有能夠留下自家的明星球
員(C.C Sabanthia)。但NBA就不一樣,例如今年的LBJ就沒去紐約尼克,也沒回去待她不薄的克利夫蘭騎士隊(或許紐約尼克隊跟沒有競爭力有關,那芝加
哥公牛隊和克利夫蘭騎士隊呢?),而選擇去免課稅(我只想的到這個利多因素)的邁阿密熱火隊,這其實是很奇怪的事。另外,為什麼不是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
抱怨制度不公呢?
http://tw.sports.yahoo.com/mlb/blog/mlb_chen/611.html
http://tw.sports.yahoo.com/mlb/blog/mlb_chen/611.html
這兩篇文章說得很好,不過我另外想補述一些原因:
先來看看簡單的兩個問題:
Q1:
為什麼球隊願意花高薪簽下球員?
A:
一、票房號召力
票房是球隊極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也是球隊打進季後賽的對經營團的利多。
NBA:
LBJ、Kobe Bryant
LBJ從出道就被NBA視為救世主,神人級的數據,確實她也把家鄉的騎士隊從籤王的墊底球隊帶到總冠軍賽,甚至到後來NBA為了他改變可以走三步的籃球規
則,或許背棄騎士隊的行為可能減少一些球迷,帝王的地位不保,但他讓小市場的騎士隊賺了不少,可想而知今年騎士隊的老闆會損失多少,只要是騎士迷都知道她是多捨得花錢努力經營球隊,怒說要比他先拿下總冠軍,你不得不說他是現今NBA能影響票房的前三號人物之一。
Kobe雖然從籃球金童到承受性侵案的強姦案嫌疑犯,以他的名氣還有才氣對此案還有待討論,不過成熟、細膩的球技可稱上美國職籃喬丹後第一人的封號,
依然有辦法讓球迷愛屋及烏喜愛他,甚至球隊也為了他交易俠客(或許以當時俠客的年紀也該交易來更年輕的籌碼來避免俠客老化和過高的薪資)。
MLB:
A-Rod、Deter Jeter
洋基迷都知道A-Rod、Deter Jeter的名字,甚至可以說有看美國職棒的球迷不知道此人,可以說他們沒看過美國職棒。
二、球隊競爭力
NBA:
Tim Duncan、Dwight Howard
如果我說5年前的Tim Duncan或現在的Dwight Howard,這兩位禁區的高人只要拿到一個,該支球隊就可以學司馬徽說取其一可
以安天下,我想說這句話很少能反駁吧?雖然劉備並沒有取得天下,但這兩根大柱待在同一隊,你覺得打不贏最火燙的lcd連線嗎?
MLB:
Albert Pujols、Roy Halladay
Albert Pujols:
外號生化人,非人是神的形容,史上第二打者如果用在他身上,當今誰敢說自己是第一,除了腳程,他哪一項不是
頂級球員的表現。
Roy Halladay
他的能耐多少?我想他的撐局數和投球內容對球隊牛棚能有多大幫助看得最清楚,我用算的告訴你。一個球員不受傷可以投32場左右,撐6局大概已經算是好
投手了(5局就算合格先發了)。32*6=192,而他近五年投了220局以上(7局),有一年甚至達到246局,今年以他還有四場比賽看來,要投到破250局(接近
8局=牛棚在底下看就好了)不難。甚至投了5場要達到260局也不是不可能。更難得可貴的是他能在聯盟第一繁重的先發還能把自責分維持在2.5左右,而且
還是偏打者的費城人球場。
Q2:
球員以什麼來考量選擇簽約?
A:
一、競爭力
冠軍實力、對未來有鴻圖或規劃球隊目標。
二、薪資
錢多少?市場能帶給他額外的廣告等等收入多寡。
三、地緣
出生地和當地環境。
四、教練的威望
教練的戰術,帶兵能力。
我們來看看NBA、MLB的經營模式異同:
Q3:
大聯盟球隊人數多寡:
A3:
NBA:至少12人
MLB:至少25人
以人數多寡、球員表現、
要簽一份長約的需求和原因皆不同
不論球迷多寡
就球隊戰力影響
NBA球隊薪水平均值=4500萬/10=450萬
MLB球隊薪水平均值=1億/25=400萬
頂級合約
NBA:1600萬/450萬=355%
MLB:1200萬/400萬=300%
其實就明星球員的薪水占中產球隊的薪資總和百分比來說是差不了太多的...
但個人對球隊影響卻有一段差距
很粗估的去推算...
不受傷打滿整季
NBA一個明星球員可以在某位置打35分鐘的時間
大概可以影響球隊75%*20%=15%
而MLB
我們假設
投手佔2分之1
打擊佔5分之2
守備佔10分之1
一個明星先發投手可以投1/5的比賽場次,2/3的比賽局數
1/2*1/5*2/3=7%
一個明星先發打者可以打1/1的比賽,1/9的打擊次數,1/8的守備機會
1/1*2/5*1/9+1/1*1/10*1/8=5.5%
不僅如此,籃球員比棒球員的球隊影響能力比我目前計算的數字差異更大。
因為球隊簽了一個高薪球員極可能卡住好幾年的位置,造成該位置球員無法出頭。
而這問題棒球隊比籃球隊來的嚴重,因為底下農場還有好幾個在競爭,可能被迫守其他位置或被交易。
那為什麼還會有這種情形呢?
我想很重要的因素在於票房和農場。
MLB一季打162場另外球場大約能容納40000人(季後賽最多17場)
NBA一季打82場另外球場大約能容納20000人(季後賽最多26場)
MLB:NBA=4:1
Q4:
農場影響球隊能力( NBDL & 3A....)
A4:
NBA-大部分是板凳,實力不強,可能只能跑跑龍套,只有極少數具有先發實力,農場通常只是培養上不了比賽的球員,難聽點可有
可無。
MLB-農場是球隊的重要資產,優質的農場能帶給球隊源源不絕的新血,甚至不時有足以影響球隊實力的明星新秀竄出。
Q6:
選秀策略及新秀對球隊實力的影響
A6:
美國職棒比美國職籃的年輕養成變數和選秀量也較大,即便是大學生或高中生也是如此。所以後面順位的表現不一定比前面差,後段順位後來成為明星球員比
起前段順位的球員質與量都不輸,而美國職籃僅僅在少數。
舉例來說:
當今NBA有主宰力的球員幾乎都在第一輪被選上,甚至是樂透順位就被選上。
Ex:Kevin Durant (2)、Kobe Bryant(13)、LeBron James(1)、Chris Paul(1)、Deron Williams(3)、Dwight Howard(1)....請幫我找第二輪與他
們同等級的球員...
但美國職棒就有大半明星不是在首輪被選上
(並不是說首輪機會低,而是後段順位球員高成就的比比皆是。)
Alberto Pujols:1999年第13輪第402順位
Grady Sizemore:2000年第3輪第75順位
josh johnson:第四輪第113順位
Tim Lincecum: 第48輪第1408順位
第42輪第1261順位
第一輪第10順位
David Ortiz:非選秀自由球員
你可能隨便就能找一個,第三輪以後你可能花上一晚上你還找不完。
所以你覺得MLB有必要花大筆鈔票來買一個球員嗎?
在90年代初期,開始有一些球隊努力經營農場再把本身打出實力的球員換取新秀。
當然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在於MLB的養成時間與自由市場制度比起NBA更能讓球隊以低薪將好球員待滿顛峰再將其交易。
總結:
球隊並不是企業經營的主業,為什麼會想要簽高薪明星球員來降低利潤甚至虧損呢?
一.當球隊完全缺乏競爭力,球迷連鳥都不鳥你。
二.你爸我經營球隊不打算賺錢,是為了本身對球隊及運動本身的喜愛。
企業為什麼會不想簽高薪明星球員來拉抬戰績和票房呢?
一.這樣利潤才高,而且只是我的副業,反正聯盟會給我錢。
二.我只要把農場弄好我就有源源不絕的新秀或戰績不佳的球隊擁有前段順位的明星新秀可以增強實力。
必要時,只簽對球迷有票房影響力的球員。
這是聯盟為了球隊競爭所訂立的規則,也成為少數不願意花錢球隊的後備彈藥庫。
後續感想
1.球迷對於本身養成的新秀或有會有續約的想法,卻沒有評估該實力和身體狀況適合嗎?這是經營球隊的大忌,不能把私人感情放太重,不然球隊可能有一堆
老傷兵和名過其實的球員,這道理也是在股票市場不要和股票談戀愛的道理一樣。
2.我覺得一個制度的好壞見仁見智,各有利弊。
選秀是為了平衡戰力,但是也是球隊擺爛還能享有的權利。
這問題可能要硬性規定球隊強制做些補強不得在某年限內持續戰績不振。
豪華稅是為了平衡大小市場球隊所能提供的價碼,卻成為小市場球隊的利潤來源。
也要課乞丐稅。
人家簽一個球員聯盟付你籤還等餘簽兩個,另外一個的錢平白無故給你們平分,而且你們還不需要給予該球隊好處。這個世界,某些乞丐、和尚雖然沒賺錢卻
比大家賺的錢還多。乞丐開賓士看,和尚財產上億看過嗎?我沒有對任何職業有鄙視的眼光。
PS:
其實有很多規則不是很清楚,或許有一些角度和自由市場規則有誤,請各位大大指教。